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
庞贝古城的跳石
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,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,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,还不断发生事故。为此,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、并把人行道加高,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--跳石,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。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,慢慢穿过马路。马车运行时,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。后来,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。
20世纪50年代初期,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,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,只能走人行横道,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,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,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。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,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,让行人安全通过。斑马线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随处可见。
下面,我们就从法律上来阐释与斑马线相关的规定: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中其实有这样一条基本规定:
第三十八条 车辆、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;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,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;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,应当在确保安全、畅通的原则下通行。
或许会有人做出这样的反驳:
法都这样说了,那行人闯红灯的时候我们就不该让行了呀!行人闯红灯先呀!
与机动车相比,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,当交通事故发生时,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要远远高于机动车内司乘人员。生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权利,机动车礼让行人,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,是对生命的尊重。
有的朋友认为,如果行人违反了交通法规在斑马线上闯红灯通行,机动车继续礼让,是在助长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,造成交通的暂时失序,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。
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,行人存在闯红灯的行为,机动车驾驶人面临两种选择:一是冲过去,二是停下来,冲过去有可能造成事故,停下来,行人可以安全通过。作为一个有价值观和道德感的驾驶人,应该选择停下来,道德的践行需要内心有坚定信念的先行者,考量自己是否坚持了内心的道德标准。
不文明的行为,不能成为一些人首先做得更文明的阻力,也不是选择放弃努力的理由。
而作为行人,不能说这样就“有恃无恐”了,且不说对文明出行、安全出行的认识和站位有多高,“安不安全”这事儿,您真的指望别人替您想着吗?
在日常的交通出行中,行人、非机动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,并经常因此而导致自身受到伤害。以下这些行为,行人、非机动车也应该避免:
①闯红灯,钻越或翻越绿化带、隔离护栏,横穿马路;
②低头族、戴耳机听音乐;
③在道路上追逐猛跑、坐卧、打闹;
④在人车混流的路段,随意与机动车抢行。
司机在开车时,应该随时留意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动向:
①行经建筑物拐角、绿化带两端,以及从大型车辆旁边经过时,要防范“鬼探头”,应该减速并鸣喇叭,以免行人突然出现发生意外。
②经过路口时,注意减速,观察两侧是否有行人、非机动车经过。尤其是在没有红绿灯和交警指挥的路口,更要随时留意。
③孩子的随意性较成人更大,所以开车经过学校、小区等路段时,要提前减速,防范有孩子突然冲出。
因此,“礼让斑马线”不仅是对机动车驾驶人的要求,也是对行人的一种规范。只有人与车相互礼让,才能够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。